村支部书记杨荣斌拿起铁锹,在田地里给农户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黄种植培训课
“这起垄有讲究,间隔80公分左右,即不怕旱也不怕涝……”趁着时下冬阳尚暖,重庆巫溪文峰镇人和村支部书记杨荣斌拿起铁锹,在田地里给农户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黄种植培训课。
“闲冬变忙冬”,村里四下一派忙碌之景,一块块翻新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,在贫困户的齐心栽种下,数百亩大黄中药材将点燃全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。
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
这大黄原不是人和村的“土著”产业,只因村里一农户机缘巧合得了种子,在荒地上栽种了两亩,寒来暑往也未曾精心管护过,没料想两年过后,地里结出的果实单个竟然足有7、8斤重,所有收成卖了近万元。
人和村村民正在种植大黄
2018年夏天,得到消息的杨荣斌和驻村工作队立马召开了商讨会。经过一番了解,大家惊喜地发现这大黄用于血热吐衄、目赤咽痛、痈肿疔疮、肠痈腹痛等常见病症,在中药材的市场上,是常年走俏的产品,并且在种植方面,需得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生长,喜阳耐寒,不需精耕细作,丝毫不“娇气”,种种优点特点正是为人和村“量身打造”的扶贫产业。
说干就干。一行人先后多次前往奉节考察,学习种植技术、探讨经营模式、联系购买种子。“杨书记,那个大黄比种其它的都有搞头,我们也想种几亩试一下。”看到大家为了村上的发展四处奔走,几个贫困户也向杨荣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,大家一拍即合:村里就发展大黄产业。
人和村村民种植的大黄
“基地+农户”开启新模式
大家怀着同一个“脱贫致富”梦,在村里梦李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27户贫困户自发筹集发展资金25万元,并顺利完成土地流转250亩,第一期250亩大黄在2018年底正式扎根人和村。
为了让贫困户真正得实惠,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用“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宣传动员全村127户贫困户全部入股了合作社。“村里每年都预留了一笔大黄种植管护工钱,我们鼓励贫困户来务工,把工钱挣回去,为他们脱贫再添一道保障。”杨荣斌为贫困户算了一笔账,合作社流转土地每年200元一亩,周期为3年,在基地务工120元一亩,再加上每户都入股的2亩大黄,这样算下来,每年仅是依靠大黄产业这一项,贫困户就能有不少收入。
大黄示范田
据介绍,大黄每年都能成熟,但每三年才是一个大收获期,不仅药用价值高,而且收入也高。2018年种植的250亩大黄,2020年就能正式投产,按照亩产4吨的产量,亩产值至少能达到15000元以上。
不仅如此,村里的大黄还与高山晚熟青翠李形成套种模式,高矮成层,相间成行,一亩地里同时产出中药材与特色水果,待到丰产,一亩地的产值相当可观。
大黄基地成员测量间距
村民返乡助力产业发展
2018年种植的250亩大黄如今枝繁叶茂,长势十分喜人,今年冬天,村上决定再种植250亩,时下的冬耕比往年都多了几分忙碌,每天都有30多个贫困户到基地里务工。
人群里,胡俊明四处穿梭给大家作种植技术指导,今年35岁的她原本也是建卡贫困户,因丈夫患病缺乏劳动力致贫,家里一直靠她在外打工和种植几亩烟叶维持。
“村里这个大黄产业越做越红火,现在国家政策好,我们商量还是回村里发展。”新产业的发展给了胡俊明发展的新平台,她放弃了在城里务工的机会,回到村里种植大黄、青脆李与烟叶,因为年轻有干劲还被推举成为大黄基地的管理员,如今的她早已摘掉“贫困户”的帽子,日子越过越好。
人和村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特色产业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带动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摘贫帽,真正做到脱真贫、不返贫。
(作者: 黄一栗)
(作者单位: 中共巫溪县委宣传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