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一周,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喜讯不断。
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扶贫助农直播从这里启幕,乡村美景和生态好货跳出“龙门”、云端热销;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,茶山村榜上有名,继成功创建3A级景区后,又摘得一块国字招牌……
农旅融合从无到有,再到示范区、“模范生”,茶山村的“华丽逆袭”只用了一年时间。
“别说村民了,就是村干部以前也不敢想!这是拼出来的……”红池坝镇镇长唐庆笑道,正因为找对路子、迈开步子,才让一个又一个的微田园“拼”出了茶山村这座农旅融合大花园。
打破束缚 穷乡僻壤中拼出路
“过去我们这里就是山旮旮,最穷最远的地方。”茶山村海拔从600到2300米,有限的土地分在各个山坳之间难得的平地上。人多地少,使茶山村的发展陷入困境。
同时,距巫溪县城100余公里,闭塞的大山阻断了村民的视野,人们世代在薄地里刨食,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。
茶山村村支书彭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人均耕地不足1亩,尤其是1社,人均7分地,依靠传统农业产业致富几乎不可能。”
如何打破束缚?
新一轮脱贫攻坚热潮下,生态开发的东风不知不觉中拂过了茶山村的头顶。
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一角。陈美西 摄
“这上面就是红池坝景区,距村里只有20公里。“彭亮指着村庄背靠的青山说。
巫溪”一纵一横“骨干道路全线贯通后,红池坝到茶山村车程不到20分钟。”以后上山观景、下山吃住,错位发展,潜力巨大。”彭亮对此充满期待。
红池坝景区,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。去年,红池坝接待游客13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。
巨大的市场对接待配套能力提出了需求,这是茶山村的出路。
2018年,市农委扶贫集团、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单位,会同巫溪县级红池坝镇和茶山村支两委商量决定,改变传统思维模式,打破束缚发展的框框,探索一条农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。
打破地界 用破碎土地拼景区
要尝农旅融合的甜头,首先就要解决土地零碎破散、难以管理的问题。一把锄头,挖开了地界,也打开了思路……
2019年,村集体牵头按照“确权不确界”方式,将1200亩土地整体流转,统筹产业布局规划,找准了“小组团、微田园、生态化、有特色”的农旅融合模式。
锄头打破地界,成片茶园、果园、花园、中药材基地遍地开花。
红池坝镇茶山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块微田园。陈美西 摄
“因为资金有限、土地有限,我们就按照小组团、微田园的思路,一块一块做,一个点一个点做。”红池坝镇镇长唐庆介绍。
“你看这个瓜棚,虽然只有一两百米长,但是品种多达十多种,都是经过农科专家精心选育的,游客既可以留影玩耍,还可以体验采摘;还有这片微菜园,种的辣椒和茄子,里面专门规划了硬化步道,还可以用作科普教学的试验田;这个休闲广场,以前是一个泥水塘,我们依靠原有地形,花最少的成本把它打造成了一个下沉式广场,现在好多村民都喜欢饭后来跳跳坝坝舞……”
唐庆说,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微景观,像盆景一样串珠成链,把茶山村“拼”成了一个大花园。
“去年我们一个老乡回家,直接找不到路了,打电话叫人去村口接。”唐庆笑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。“因为啥?村里田打乱了,路打乱了,房子变了,产业变了,变化太大了!”
打破思维 以攻坚态势拼速度
2019年,茶山村与九坪村共同打造的“红池云乡”,正式挂牌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。作为红池坝景区的后花园,约2000户、3000人将因此受益。
事实上,对于土里刨食一辈子的老乡来说,除了地界,更需要打破的是思维。
“地流转出去种茶种花,以后牲畜吃什么,人拿什么糊口?”农民最看重的是粮食和土地。这是茶山村打造农旅融合之后,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。
两年前,土地流转工作开启时,年近七旬的张余国就和村干部因为这个问题,往王天词家跑了不下十次。
张余国站在自己家阳台上欣赏这屋前的风景。 陈美西 摄
“旅游开发,你当上股东收钱,每家还留两分地种菜吃,哪样不好?眼光要看长远……”张余国是茶山村退休教师,好不容易才做通王天词的思想工作。
为了让更多村民接受新模式,茶山村把张余国一样的“乡贤”集中起来,组建乡村振兴互助会,反复入户给村民算收入账,还组织大伙儿外出考察先进村。
目前,全村已建成一个民宿接待中心、10户“森林人家”示范户、15户星级农家乐。在干部乡贤带动下,越来越多村民打开了思路和想象力:“现在村里仅民宿每户每年就增收4万元以上,别说村民了,放在以前村干部也不敢想象。”
上个月,张余国的农家乐也开业了。“现在接待了两拨客人。有开州过来的,也有重庆主城过来的。”张余国说,自己投入了四万九千元,如果不是政府补助,怎么也要花上十来万。
因为开业前屋里飞进了一只喜鹊,他将自己的几间客房分别以来凤阁、朝凤阁、凤鸣阁等命名,希望讨来好彩头。
打破僵局 小组团、微田园走活生态特色路
放眼整个茶山村,已经引进业主4家,流转土地1200余亩,建设标准化果园400亩、茶园370亩、中药材基地430亩。此外,“农户保底收益+劳务派工+收益分红”利益链接机制,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,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游客接待中心、旅游服务区、休闲步道、旅游标识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,一应俱全。全面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全村污水、垃圾实现集中处理,去年全村仅务工收入就发放800万。
相应宣传标语与白色的墙体显得格外别致。陈美西 摄
其中,李子园还实现了物联网控制,建成现代化果园。缺水警报、虫情监测……都由无人机处理。“为的就是解放劳动力,让村民安心搞旅游。”唐庆说。
一年时间,茶山村完成了农旅融合从无到有,从“落后者”再到“模范生”的华丽“逆袭”。
速度来源于攻坚态势。
事实上,“九山微水一分田”,不仅是茶山村的真实写照,也是巫溪全域的缩影。
巫溪4030平方公里的土地,其中山地面积约占89%,水域约1%,耕地面积仅占10%。红池坝镇85%的耕地坡度,更是在25度以上。
以茶山村为样本,未来巫溪,这样的农旅融合示范点连线成片,将绘就美丽乡村的大好蓝图。
“农旅融合激发新动能。区位交通嬗变下,未来旅游业将成为巫溪的支柱产业,农业景观围绕景区打造,城市为旅游配套服务,工业围绕旅游产品深加工。所谓一业兴,百业旺。”巫溪县副县长陈钢表示。
(作者: 陈美西 冉长军 汤莉)